加杠杆 炒股 元创股份二度冲刺IPO,研发人员学历“变脸”

股票配资财经网-炒股配资资讯网-炒股配资交易平台

股票配资财经网-炒股配资资讯网-炒股配资交易平台

  • 首页
  • 股票配资财经网
  • 炒股配资资讯网
  • 炒股配资交易平台
  • 你的位置:股票配资财经网-炒股配资资讯网-炒股配资交易平台 > 股票配资财经网 > 加杠杆 炒股 元创股份二度冲刺IPO,研发人员学历“变脸”

    加杠杆 炒股 元创股份二度冲刺IPO,研发人员学历“变脸”

    发布日期:2025-09-21 22:15    点击次数:54

    加杠杆 炒股 元创股份二度冲刺IPO,研发人员学历“变脸”

    成立34年的国内橡胶履带细分龙头元创股份加杠杆 炒股,在历经两次申报、一次撤回的漫长等待后,终迎关键节点。

    9月19日,元创股份即将上会。若成功,其将领先同行江西金利隆橡胶履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利隆”),率先拿下上市通行证。

    不过,银莕财经注意到,虽然从上交所转道深交所IPO,在波动的业绩数据背后,公司仍存诸多隐忧,包括股权高度集中、实控人曾涉行贿、业绩依赖前五大客户、研发人员学历“突升”等需注意风险。

    01

    “一股独大”,实控人父子持股超95%

    元创股份的历史可追溯至其前身1991年创立的三门胶带厂,其主要产品包括农用机械橡胶履带、工程机械橡胶履带和橡胶履带板,最终应用于农业生产、工程施工等不同应用领域。

    彼时企业注册资本25万元,股权由王大元(80%)、陈基省(8%)、郑岳平(8%)、陈如香(4%)持有,而陈如香为王大元配偶、陈基省为陈如香之弟、郑岳平曾为王大元之女婿。1999年,王大元与陈如香之子王文杰成为核心持股人。

    2021年10月,王大元将510万股股份以0元/股价格转让给王文杰,转让完成后王文杰直接持股升至82.27%,加上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星腾投资控制的8.66%股权,及王大元剩余4.31%股权(一致行动人),父子二人合计控制公司95.24%股权,剩余不足5%股权由6名自然人分散持有。

    元创股份这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颇为罕见,深交所问询函就明确要求公司说明实控人高持股比例是否影响治理有效性,及防范不当控制的具体措施。

    银莕财经注意到,元创股份还有一桩持续两年的股权纠纷。因郑岳平始终不认可“代持”说法,2021年9月,元创股份、王大元、王文杰向三门县法院起诉,请求确认郑岳平不享有公司及前身股权。该案历经一审(2022年6月胜诉)、二审(2022年10月维持原判)、再审(2023年11月驳回郑岳平申请),耗时两年才尘埃落定,该案还直接影响公司2022年首次沪市主板IPO申报进程,成为2022年10月撤回申请的间接诱因之一。

    除股权集中外,公司管理层中出现诸多实控人之亲属,呈现典型的“家族企业”色彩。比如,公司总经理郑啸为王文杰之外甥,后者31岁即任董事兼总经理;品质主任胡从灿为王文杰之表弟,工会主席陈海龙为王文杰之表兄。

    家族企业模式下,元创股份治理曾十分粗糙。诸如,招股书披露,公司实控人及近亲属存在“与三门县当地供应商及关联自然人拆借资金”的情况,并通过近亲属账户发放薪酬奖金34.46万元。2018-2019年,公司甚至将废料处理收入直接作为采购部负责人备用金,未纳入公司正规财务核算。

    02

    实控人曾涉行贿案,过半收入仰赖大客户

    号称国内橡胶履带细分领域市占率第一的龙头,元创股份业绩波动明显。2022-2024年以及2025H1,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2.61亿元、11.41亿元、13.49亿元和6.5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1.78亿元、1.55亿元和0.7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分别为1.37亿元、1.76亿元、1.50亿元和0.73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元创股份对大客户的依赖加剧了业绩波动的风险。2022-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50.10%、46.56%、49.94%,接近营收一半;第一大客户沃得农机收入占比分别为22.54%、18.83%、24.26%,2023年因“国三”改“国四”排放标准切换,对沃得农机收入同比降24.34%,2024年需求回升后又同比增52.25%。

    与此同时,大客户依赖还叠加了应收账款回收风险。2022-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47亿元、3.55亿元和4.80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5.43%、31.09%和35.56%,超三成营收尚未转化为实际现金流。其中,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占当期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均超过6成。

    进一步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逾期问题持续存在:2022-2024年末,逾期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9248.97万元、4697.92万元和6483.42万元,逾期比例分别为20.71%、13.24%和13.52%。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实控人王文杰曾涉行贿往事。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2021年9月刑事判决书显示,王文杰曾于2011年7月、2012年春节向原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董某赠送现金合计32.88万元,董某最终因受贿罪获刑,且判决书提及“为元创股份在财政补贴事项谋利”。

    尽管台州市监察委员会2022年10月出具《情况说明》称“未谋取不正当利益,不予追责”,但监管层在两轮问询中均要求公司说明该事件对公司合规经营的长期影响。

    03

    研发人员学历“变脸”,曾谎称“高新技术企业”被批

    如果说,股权与合规是历史遗留问题,那研发实力与募投项目则与元创股份的未来直接相关。

    银莕财经梳理发现,2022年首次申报时,公司招股书承认“无专职研发人员”,但当年研发费用达474.96万元;到2024年最新招股书,研发人员增至14人、占员工总数1.67%,专利数量从2021年的23项增至35项,其中的发明专利从3项升至9项,研发费用率也仅0.72%。

    更蹊跷的是,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学历突然“逆袭”。对比2022年与2024年招股书,公司董事兼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江灵志学历从“高中”变为“大专”,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徐贤坤从“中专”变为“大专”,实控人王文杰从“本科”变为“硕士”。且学历提升时间点则恰好在首次IPO因“研发实力不足”遭质疑之后,监管层亦要求“说明研发人员学历变动的真实原因及依据”。

    截至报告期末,元创股份已取得3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在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中,2021年底元创股份共有23项授权专利。招股书显示,元创股份的核心技术人员共四人,分别为王文杰、江灵志、徐贤坤、刘华阳。

    有趣的是,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元创股份的发明专利中多处出现了“尹豪”的名字,而在招股书中却查无此人。

    银莕财经注意到,元创股份曾因对外宣传“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引发监管部门关注。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站查询显示,2016年之后的认定名单中未出现元创股份;公司虽称“此前符合高新企业标准”,但未明确具体依据及有效期。

    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核心条件来看,元创股份相关指标存在明显差距:其一,根据认定规则,年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需不低于3%,而元创股份各年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均不足1%,远低于标准;其二,认定要求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元创股份前次IPO申报材料中未披露技术人员相关数据,本次申报显示研发人员数量为16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仅为2.15%,同样未达到认定门槛。

    实际上,即便与同行金利隆相较,元创股份的研发人员数量也偏少。金利隆招股书显示加杠杆 炒股,其2023年末的研发人员达到了81人,占员工总数的11.69%,远高于元创股份的2.15%。



    股票配资财经网-炒股配资资讯网-炒股配资交易平台